拧巴或者说内耗是一种在面对多种选择时候的犹豫不决,当我们在为每一种路子思考相应结果的时候,我们会衡量每种选择相应的结果。 而结果本身在时间的作用下与当时的预想或许相去甚远。就像五年的感情从未想到会以10w分手费的形式结束。我们从来不能在起初选择的十字路口就能做出完美的选择。换句话说这个选择的过程容易消耗自己。 果断的选择并为之负责,就能尝到甜蜜的果实,而若要有一个最终的结果,那就是死亡。
在面对不同价值观的人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迎合,迎合的那一刻可能会非常舒服,但是舒服的同时可能放弃了自我的价值观。事后,我们可能对迎合带来的舒服和违背自我而产生的不适权衡利弊。 这个过程可能产生拧巴(内耗),我们需要把这个舒适感和违背自我的痛苦做比较,来判断值得不值得。
消除拧巴或者说内耗的重要一点是要知道我们在做出判断时候的价值观。
在火车悖论里面,一条轨道有五个人,一条轨道有一个人。 火车朝着五个人的轨道行驶而去。不管基于何种价值观,我们都得有一种选择,普世价值或许让我们选择转变方向朝向那一个人,而拯救更多的人。 此外,我们选择不改变原来的命运轨迹放开双手,让火车开向五个人也是一种价值,无关正确。 不管何种轨迹我们总会得到一种声音,你的选择让另外一个人(或者另外五个人失去了生命),你是坏人。 内耗会让你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正确性。 而这个问题我们本身应该知道火车不可能飞, 我们始终会做一个坏人。 只要我们能够在我们的价值观下做了相应的选择就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因为火车永远飞不起来。
对应到感情上,我知道我的爱情观让我最终做出分手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本身必定会舍弃五年的感情。 于是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思考做出分手决定的正确性,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和火车不能飞一样,毫无意义,终会在某些方面做一个坏人。
更有意义的问题是,我做出了这个选择之后,如何改进自己,亦或是如何走出五年感情的创伤。当跳出徘徊不前在是否对分手正确性的问题思考之后,我们就不会拧巴(内耗)。我们会对相应的行动后续的动作做更积极的思考。